青少年諮商的過程與介入策略

 

      考量青少年的發展特徵,特別是抗拒、不易接近、具衝動性的青少年,Prout(1999)認為強調洞察、深度的諮商取向並不適合青少年。Sommers-Flanagan Sommers-Flanagan( 1995)Hanna, Hanna Keys(1999)Hanna Hunt(1999)採取策略折衷的方式,選取各學派間可用於青少年諮商與互動的觀點和策略,這些策略與方法共同強調應形成與青少年的治療關係與同盟,包括能激發青少年投入治療的意願及興趣、突破傳統諮商室的結構,容許更多元更彈性的接觸管道、諮商師真誠與幽默自在的態度、表達與青少年個案同在的心理支持與接納、強調當事人正向特質與經驗。在必要時也會教導青少年作決定、或是道德推理技巧。林杏足(92)指出為協助青少年在諮商中能表達其經驗及情感,表達性媒材,如顏、繪圖、圖卡等是相當有力的素材。

此外,廖鳳池(86)提出整合式青少年偏差行為諮商模式的建構,採取整合現實治療法、認知治療法及問題解決諮商的理念,並建構出關係策略、認知策略、以及行動策略。在關係策略的作法:做朋友、堅定支持與明辨是非、建構正向願景、積極肯定與鼓勵、及不處罰不追究過去與絕不放棄。認知策略則包含:目標設定、力場分析、矛盾意向、腦力激盪、以及自我教導訓練。行動策略則有行動計畫、參與示範、角色扮演、自我契約、以及緊迫盯人。

    考量家族治療在國中場域的實施有其實務上的困難,納入環境脈絡因素的介入策略於個別諮商過程是另一被強調的重點。徐西森(85)以現實治療法為架構進行個別輔導與協同輔導的個案工作,提出「系統性協同輔導模式」,採取現實治療法的理念與作法進行個別諮商,同時納入個案生活系統的相關人士及因素,包括教學環境的改善,運用學長制及改善親師關係、師生關係等協同輔導策略。 

    上述個別諮商理論或是整合理論的介入策略,其可行性及適用性為何?國內國中青少年第一線諮商工作者的實務經驗,與之關聯性又是如何,仍待進一步探討。
 
   
關懷青少年身心適應與健康的諮商心理專業,不管是負責學校諮商師教育訓練工作者,還是站在第一線的學校諮商工作人員,要如何貼近青少年的經驗,形成可以開展的諮商工作模式,仍待努力與突破。因此,本研究的目的即在探討輔導教師對國中青少年的身心特徵、問題行為及影響因素的知覺和了解,及國中輔導教師具體之諮商作法。藉此歸納研究資料與結果,以對國中青少年的實務工作及諮商教育訓練提出具體建議。

   根據研究目的,提出下列研究問題:

    1、國中輔導教師知覺的青少年個案展現之身心特質為何?

2、國中輔導教師知覺青少年的問題類型及其影響問題之相關因素為何?

3、國中輔導教師對青少年個別諮商如何定位及進行個別諮商?